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书写社区商业“幸福启示录”
从第1家到第115家,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以下简称“邻里中心”)已走过了27年的风雨历程。
围绕“幸福”作文章,邻里中心重写社区商业的概念,坚持商业和公共服务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与科技发展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打响了中国社区商业头部品牌。
诞生与成长:在借鉴和“本土化”中锻造驰名商标
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片区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起笔,那邻里中心就是点睛之笔。
1998年,中国头部座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开业,邻里中心不仅集中解决了周边居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集合了生鲜菜场、便民餐饮、图书馆、银行、通信营业厅等基础服务功能,开创了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业模式。
结合园区发展实际,邻里中心不断融入新的功能和服务,围绕“便民惠民利民”的社区商业主要特征,每个邻里中心需提供不低于45%的面积用于基础及公共服务功能的设置,包括民众联络所、社区工作站、公共文体服务等,真正做到商业和公益服务的有机结合。
园区开发建设初期,到处还是大开发、大建设的建筑工地,如何吸引商户和人流成为邻里中心面临的头部个难题。
为了让更多品牌入驻,新城邻里中心“一元租金”吸引大品牌,蕞终成功让肯德基落户,快速积累了大量人气。
乘着开发建设的东风,邻里中心迅速扩张。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下,邻里中心走上了“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的特色发展之路。1997年,“邻里中心”企业字号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2015年6月,“邻里中心”品牌成功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首个社区商业服务领域的国家驰名商标。
创新与转型:在品牌化和数字化中打造商业样板
随着时代的发展,邻里中心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如何在居民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邻里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
破局的关键在哪里?在新建元集团副总裁、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易涵看来,邻里中心也要走出“舒适圈”,紧跟时代、融入潮流的同时,持续创新求变、做出特色,打响自身品牌。
在政府引导和企业投入的原则下,邻里中心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主打“内容运营”,2015年以来,公司启动“邻里中心品牌年”系列活动,举办了“品牌故事年、服务年、数字年、文化年”等一系列活动,生动体现了“菜篮子、米袋子,为民服务不打烊”“幸福生活首发季”“邻里生活,生生不息”等不同的品牌年主题。
同时,邻里中心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启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新篇章。一方面逐步实施运营项目数智化改造,实现了统一管控与运营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二楼经济”,启动邻里中心云商平台建设和业务品牌“邻里生活”。
谢易涵介绍,邻里中心公司正更大力度持续推进项目开发建设,实施大运营标准化管理,开展“投、融、建、管、退”商业地产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运作,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商业样板”。
扩展与深化:在全国布局与服务升级中持续发力
如今,园区走到了而立之年,城市更新也成为发展必然。邻里中心积极融入,成为城市活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2023年,新城邻里中心焕新开业,以特色商业场景、时尚消费场景、数字科学场景相融共生的全新面貌亮相,首次实现“一店双开”、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如今,邻里中心的品牌影响力不仅限于苏州,其成功经验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复制和推广。通过轻资产输出,邻里中心的服务已经成功拓展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和地区。在这些地区,邻里中心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优质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赢得了广大居民和商家的认可和好评。
目前,邻里中心“走出去”合作项目已覆盖全国11省、38市,115个合作项目,服务项目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在“邻里中心”模式经验输出过程中,通过“IP输出+产品落地+深度运营”的全过程服务输出模式,打通以社区生活形态为主的价值链闭环,逐步形成邻里中心新的发力点。
步履不停,邻里中心将继续升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紧扣“便民”“提质”,全面优化消费供给。促进商业与文化融合,让邻里中心从“社区商业中心”向“活动中心”“交流中心”延伸,实现邻里中心“幸福生活”内涵升级。在基本业态配齐的前提下,加快升级数字化发展,加快全渠道社区商业建设,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打造“对用户好、对商户好、帮助商户对用户好”的三好社区商业,蕞终实现“社区商业运营商,美好生活服务商”的理想愿景,为园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苏袁轩)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