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一体化”
今天,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周岁“生日”。五年,是一段砥砺前行的征程;五年,是一曲激昂奋进的乐章。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为核心地区,这五年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绿色为底色,以一体化为画笔,绘就了一幅交通互联、生态共治、产业升级、公共服务共享的和美画卷,标注起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色,也为苏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带来了有益启示。
创新、协同的产业合作,是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钥。苏州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上海的集成电路设计、浙江的软件研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共同壮大了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苏州还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创新联盟的建设,与其他城市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苏州正全面启动“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明确了以创新、智能、绿色、安全为方向,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现代产业体系。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技术创新的风险、市场竞争的加剧等诸多挑战,苏州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动地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创新体系,借力长三角区域的各类发展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人才交流与合作,是苏州以开放思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状元之乡”“院士之城”的苏州,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吸引着、滋养着各路才俊,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蕞佳引才城市”。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更高平台上,苏州应继续坚持以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让苏州成为天下英才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与长三角乃至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更大力度、更宽领域地促进人才在长三角地区的柔性流动。另一方面,要常态化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如长三角人才招聘会、“苏州校园日”、人才论坛等,为人才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更宽广的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让人才这一核心要素转化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苏州以开放胸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独特魅力。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昆曲、评弹、园林、丝绸等文化瑰宝闻名遐迩。近年来,苏州举办的江南文化艺术节,吸引了长三角地区众多的艺术家和游客参与,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苏州应更加积极地与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如江南文化节、昆曲艺术周等,弘扬江南文化,增强区域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苏州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开放合作,鼓励苏州的文化企业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文化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出圈破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同一艘巨轮正破浪前行,引领着区域经济蓬勃发展。苏州,这座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苏州贡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