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着力构筑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苏州市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多着并举构筑一批全球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拥有4万亿元的工业底盘,覆盖35个大类、172个中类、514个小类。全市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全国头部,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7万家、全国第四,中国独角兽企业18家、全国第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全国头部。
苏州市立足这一自身产业基础条件和特色禀赋,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1030”产业体系,力争把产业长板拉得更长、把规模做得“链”出精彩,让产业“链”向未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规模破万亿,高端纺织、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强劲。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基础,2023年产业规模达1.34万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拥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消费电子,三个千亿级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跃居我国头部方阵,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稳步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是苏州的传统优势项目,2023年产业规模达1.42万亿元,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善的制造体系,成为苏州市继电子信息产业后第二个迈入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拥有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和新能源四个千亿级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崛起,电梯产业跻身全国前列。
先进材料产业加速壮大。先进材料产业是苏州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后又一个万亿级产业,2023年产业规模达10061亿元,拥有规上企业3958家,包含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三个细分优势领域。今年以来,苏州市加大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精准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领跑全国。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焦点赛道,2023年产业规模达2300亿元,在医药政策改革、海外人才回流、金融资本助力等多方加持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速扩张,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已经形成了高端医疗器械一个千亿级产业,创新药物产业位于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处于全国头部方阵,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创新平台载体,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源泉”。苏州建成了一大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已有苏州实验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创新中心、长三角先进成果转化中心、语言计算、公共算力国家开放创新平台以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近百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不断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平台资源,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等50余家大学研究院加快建设,建成各类产学研创新载体160家,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共建载体机构34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6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苏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引育了一大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人才集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优化实施姑苏领军人才计划,突出靶向引才,加强以企业为主体招才引智新模式,全市人才总量超390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2万人,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自2007年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以来,立项支持10个顶尖团队、59个重大创新团队,市级姑苏领军人才累计达3639人。苏州市连续12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蕞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连续4年获评“中国蕞佳引才城市”。
为了支持重点高新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苏州市加大投资力度。今年以来,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苏创投”)加快“科技投资”,重点依托新组建的12支直投基金和2支母基金,进一步发挥自主管理直投基金和参股子基金作用,积极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要求,力促产业与资本高度融合,以专业投资能力和母基金的杠杆效应不断支持苏州产业发展。
同时,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苏创投发挥创业投资“耐心资本”的重要作用,为产业集群中的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早期支持。今年新增的直投项目中,科技型企业超50家,初创型企业超40家。投资聚焦“1030”产业体系。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重点发力,共投资了14个项目,形成层次化布局,既有毫格睿科技这类刚刚起步但手握关键创新技术的小企业,也有中天医疗这类已将多款创新产品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两个苏州优势产业,分别投资博测锐创、智慧谷等13个装备类项目,以及棓诺新材料、昇印光电等6个材料类项目,助力产业链进一步补齐、补强;对于苏州布局和加码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了四面体、智子智能等7个新能源项目,以及载合汽车等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支持苏州面向全产业链“落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德信芯片、贝耐特光学等7个项目进行投资加码;通过投资众合智行等2个项目,开始向新兴数字产业领域辐射布局;此外,围绕软件与信息服务、轻工业等产业集群,还为新阳升、咖爷科技等2个项目送上资金助力及后续赋能服务。(钱莉莉韩文)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